|
宅經濟發燒,網購在家下單、送貨到府的便利性,與實體賣場效益相互加乘。 圖/愛買提供 |
通路不僅轉換店型,更進軍網購。網購業者表示,實體與虛擬通路架上商品售價難一致,實體通路可能至少要花2~3年才追得上。
網購什麼都能賣,加上虛擬店面空間無限,管銷費用相對減少,成了實體通路搶食的市場大餅。大潤發推出精品館,顛覆量販只售便宜商品的刻板印象。愛買線上購物整合實體資源,生鮮蔬果、冰品、微波冷凍食品占4成,為最大商機。city'super公關洪溢珮表示,虛擬貨架商品種類多,超過30%商品為門市沒有
udn買東西總經理孫志華表示,實體通路的店面、人事及上架成本高,商品售價較缺乏彈性,而網購強調折扣下得猛、促銷檔期機動性強,在商品結構類似的狀況下,兩者互相衝突。原本習慣在實體通路購物的消費者,並不完全與網購重疊,全球至今還沒有雙贏的案例。
PayEasy行銷公關處副總經理陳中興指出,網購商品必須隨時對應庫存,否則會出現超賣、取消訂單等狀況,這是實體通路不會面臨的問題;如何行銷網站、帶進顧客也是課題。大多數消費者並不會因為通路轉型,改變消費習慣。
至於網購市場的下一步,業者認為社群化、行動化是趨勢。孫志華說,網購朝向行動商務傾斜勢在必行,需要仰賴長期累積的顧客消費習慣與喜好資料庫。陳中興強調,廣發電子型錄或促銷宣傳早已過時,現在網購必須主動出擊社群行銷,包括即時通訊官方帳號、粉絲團等,但需在敏感的邊緣地帶巧妙帶進行銷,以免導致消費者反感。
實體賣場進軍網購,不僅擴大消費渠道,購物流程及退換貨在網站上也透明,Yahoo奇摩購物中心副總經理鄭雅仁表示,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,樂見其成。但必須有強有力的個人化後台機制做靠山,例如主題導讀型的提案,將商品融入生活,她舉例:「在推路跑周邊商品時,順便推薦運動後不脫妝的彩妝品,就是吸引消費者的方式之一。」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