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超商朝大店格發展,設置座位、廁所,引進更多元豐富的鮮食,使客人駐足時間更久。 圖/7-ELEVEn提供 |
消費者需求隨生活型態轉變,各通路不斷調整商品及服務,原本各有客群,超商定位為方便、超市是社區型購物、量販為家庭周末採購。但通路互搶生意,客群彼此重疊,通路原本的界線漸趨模糊。
各通路如何同中求異、創造各贏局面?面對通路型態改變,業者樂觀其成,量販與超市各擁規模大、深入社區服務優勢難取代。超商未來將朝大店格、特色店發展,結合國外超商共同開發,帶來新刺激。
量販 變迷你 商品因地制宜
家樂福公關經理林夢紹表示,台灣量販密度高,但對不少民眾而言距離還是太遠,加上熟齡社會到來,家樂福2009年開始嘗試社區小型量販及超市型態的便利購分店。便利購商品因地制宜,例如景安店較小,以日用品及生鮮為主,加上關東煮、茶葉蛋、冰淇淋等超商型服務;天母中山北路店鄰近美國學校,進口商品區及紅酒區是量販店規格,有外送、代客停車等服務。
愛買營運長莊金龍表示,消費者會因目的性選擇通路,量販便宜、坪數大,商品齊全,易陳列專區引導購物,例如食安蔬果、3C試用、即食區,都帶動提升2倍業績。也因一次購足、客單價高,集點換購、滿千送百等促銷活動都好發揮。大潤發公關王亭鈞指出,量販商品數是超商的4倍,還有停車場、美食街。
超市 重特色 烘焙生鮮各異
超市受量販與超商夾擊,著重發展特色,重視坪效及商品質感。
頂好轉向行銷「新鮮」,並向超商、量販取經,販售咖啡、烤地瓜、霜淇淋、組合餐,超過100家賣烘焙品;全聯強化生鮮,目標年產1億包安全蔬果;city'super超過70%為進口品,提供廚藝教室、食譜、產品直送海外,吸引高消費力客群。
|
量販經營超市型態的新店型,商品因地制宜。 圖/家樂福提供 |
超商「轉大人」大坪數留買氣
台灣的連鎖超商數量即將破萬,在店家飽和、擴店放緩之際,超商轉型大店格,設座位、廁所,加蓋虛擬二樓。
7-ELEVE的特色店受到喜愛,最新特色店將門市結合OPEN將,店內放置主題商品並結合大頭貼機。全家三年前轉型40至50坪NF店型,目前超過半數約1,470間轉型成功,今年將再改造500間,使大店占比達67%。未來將效法日本全家結合藥妝,也不排除引進大戶屋美食進超商。萊爾富大店近5成,機器人店的機器人會在入口處打招呼。OK的大店數較少,預計今年要衝到100間,面積、鮮食增加,比起既有業績可成長近3成。
超商店面受限,強化1樓店面商品、加蓋虛擬二樓,前者與超市競爭、後者媲美量販。7-ELEVE表示,外食市場規模上兆,今年擴大鮮食蔬果結構較去年成長67%。實體店面放不下的3C、低溫商品都可在7NET訂購,規模不輸量販。
全家看準生鮮商機,去年導入原裝水果,開發商品的靈感來自市場缺口,如手搖茶發燒就迅速推出翡翠檸檬茶。全家也靠與知名網路、手機App購物平台合作擴張業績。
如同社區鄰居的超商,近年也積極扮演好鄰居角色,積極做募款、待用餐等慈善事業。此外,老年化社會來臨,無障礙坡道、外送服務或生機商品都是未來主流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留言列表